高台黑河湿地白琵鹭
拍摄于2016年9月,地点天鹅湖湿地。
近期有200多只琵嘴鹭在高台黑河湿地栖息。由于近年来湿地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,生物多样性明显,每年在这里栖息迁徙的鸟类有80多种,人们的爱鸟护鸟的意识明显提高,因此高台黑河湿地也成为候鸟的天堂,生物的家园。与去年相比明显增多,第一张为去年拍的,其他均为近期拍摄。
白琵鹭(学名:Platalea leucorodia)是大型涉禽。全长85厘米,全身羽毛白色,眼先、眼周、颏、上喉裸皮黄色;嘴长直、扁阔似琵琶;胸及头部冠羽黄色(冬羽纯白);颈、腿均长,腿下部裸露呈黑色。栖息于沼泽地、河滩、苇塘等处,涉水啄食小型动物,有时也食水生植物;飞行时颈和脚伸直,交替地拍动翅膀和滑翔。常聚成大群繁殖,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,每窝产卵3-4枚,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;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,雏鸟留巢期约40天。白琵鹭繁殖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南部的部分地区,在非洲,印度半岛,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和东南亚越冬。
白琵鹭嘴长而直,上下扁平,前端扩大呈匙状,黑色,端部黄色;脚亦较长,黑色,胫下部裸出。夏羽全身白色,头后枕部具长的发丝状冠羽、橙黄色,前额下部具橙黄色颈环,颏和上喉裸露无羽、橙黄色。冬羽和夏羽相似,全身白色,头后枕部无羽冠,前颈下部亦无橙黄色颈环。
幼鸟全身白色。第一至第四枚初级飞羽具黑褐色端斑,内侧飞羽基部缀有灰褐色,多数翅羽具黑色羽轴。
虹膜暗黄色,嘴黑色,前端黄色,幼鸟全为黄色,杂以黑斑,眼先、眼周、脸和喉裸出皮肤黄色,脚黑色。
栖息环境
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、湖泊、水库岸边及其浅水处,也见于水淹平原、芦苇沼泽湿地、沿海沼泽、海岸、河谷冲积地和河口三角洲等各类生境,很少出现在河底多石头的水域和植物茂密的湿地。
白琵鹭生活习性
白琵鹭迁徙
在中国北方繁殖的种群均为夏候鸟。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从南方越冬地迁到北方繁殖地,秋季于9月末至10月末南迁。迁徙时常呈40-50只的小群,排成一纵列或呈波浪式的斜行队列飞行。通常鼓翼飞翔,偶尔也滑翔。多在白天迁飞,傍晚停落觅食。在中国南方繁殖的种群主要为留鸟,不迁徙。在欧洲繁殖的种群主要越冬在非洲,多数往南到索马里和苏丹,少数到尼日利亚、肯尼亚和乌干达,也有少数留在地中海盆地,偶尔也有少数往北到荷兰和英国越冬。在东欧繁殖的种群一部分经过希腊到尼罗河,一部分经意大利到突尼斯。部分在东欧的环志鸟冬季已经在欧洲东南部、意大利、土耳其、突尼斯、利比亚、埃及、苏丹和尼日尔得到回收。在西亚繁殖的种群主要到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越冬,在里海和黑海环志的5个雏鸟稍后在印度得到回收即可证明。在东亚繁殖的种群主要迁到中国东南部越冬,少数到日本。
白琵鹭习性
常成群活动,偶尔见单只。休息时常在水边成‘一’字形散开,长时间站立不动。性机警畏人,很难接近。常排成稀疏的单行或成波浪式的斜列飞行,两翅鼓动较快,平均每分钟鼓动186次。既能鼓翼飞翔,也能利用热气流进行滑翔,而且常常是鼓翼和滑翔结合进行。飞行时两脚伸向后,头颈向前伸直。
白琵鹭食性
主要以虾、蟹、水生昆虫、昆虫幼虫、蠕虫、甲壳类、软体动物、蛙、蝌蚪、蜥蜴、小鱼等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,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。觅食主要在早晨、黄昏和晚上。通常成小群,偶尔也见单独觅食的。多在不深于30厘米的水边浅水处觅食,在海边常在潮间带和河入海口处觅食。繁殖季节有时飞到离营巢地10-20千米的地方觅食,甚至有报告离营巢地35-40千米远的地方觅食。觅食不是通过眼睛直接捕食可见食物,而是一边在水边浅水处行走,一边将嘴张开,伸入水中左右来回扫动,就像一把半圆形的镰刀从一边到另一边来回割草一样。嘴通常张开5厘米,嘴尖直接触到水底,当碰到捕获物时,即可捉住,有时甚至将嘴放到一边,拖着嘴迅速奔跑觅食。
我也说两句 |
版权声明: 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 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 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 |
运营:生态图像库 支持:关注森林网
京ICP备05067984号-28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